关于我们

银香模式

品牌家族

公司动态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20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166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济南

加入银香

银香产业

  • 滚动
  • 滚动
  • 滚动
  • 滚动

与天地共生 · 好土地,给你好生活

公司动态

NEWS

打造有机共生经济模式,始终如一为人类做健康产业,实现可持续幸福,让美好的生活代代相传

新华社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从全国两会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分类:
企业新闻
作者:
侯雪静、杨玉华、杰文津、吴光于、张玉洁、字强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0/05/25
浏览量

 新华社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从全国两会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如期实现。

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号。

决定性成就为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启程来京参加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龙晓华专门询问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情况,得知5月16日这个深山苗寨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

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14668元。

这是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2019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在龙晓华看来,取得这一脱贫成果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2019年底,湘西州1110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子,贫困人口由65.77万人减少到1.57万人。

从全国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7年间,减贫9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背后,是全国动员的奋斗,无数人付出的心血——

各地累计选派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290多万名,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选派全覆盖;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等补上一个个发展短板;

到2020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连续五年每年增加200亿元;

……

脱贫攻坚,不胜不休。这场战役可谓艰苦卓绝,气壮山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代表说,目前全州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76%,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提升脱贫成色,啃下“硬骨头”,打赢“收官战”。

这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大坪村下大弄屯的通屯公路(无人机照片,5月12日摄)。2016年至2019年,同练瑶族乡共建设48条公路,实现108个屯全部通路、49个20户以上屯全部通水泥路,改善了瑶乡群众的出行条件,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还有多远

两会前夕,四川大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达体和妻子,走下2556级钢梯,彻底告别连续5代人居住的“悬崖村”,搬进县城搬迁安置点的新房,村里84户贫困家庭迎来新生活。

从“悬崖村”所在的“三区三州”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国还有未摘帽贫困县52个、未出列贫困村2707个,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怒江仍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受到山大、沟深等自然条件制约,境内交通仍十分滞后。”李文辉代表说,让最困难的这部分群众彻底斩断“穷根”,仍需下大力气。

啃硬骨头,难;啃最后的硬骨头,难上加难——

生存条件恶劣,生态治理难,基础设施需要补短板。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需要必要政策予以兜底;已有产业扶贫项目单一、同质化,无法产生持续效益和规模效益,需要构建起稳定脱贫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最后的决战难上加难。据统计,疫情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推迟,到2月底外出比率仅有往年的约40%,经过两个月努力目前虽已超过95%,但部分贫困劳动力这一两个月没有务工收入。同时,疫情也让农业生产受到冲击。

5月10日拍摄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昭美社区集中安置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再难也不能掉队,州里实施三级干部包县包乡包村挂牌督战,执行八项铁规,打响五场战役,坚决拿下最后的山头、攻下最后的堡垒。”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贺盛瑜说。

受疫情影响,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的农产品销售遭遇困难。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带领村民拓展线上销售和无接触物流:“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千方百计让村民稳定增收不返贫。”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5月21日摄)。新华社发(房贤刚 摄)
 

从全国看,截至4月30日,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达97.5%。

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改变,现行扶贫标准不改变,决不会因疫情而留下‘锅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个别深度贫困地区可能易地搬迁会推迟些时间,但今年这些剩余贫困县脱贫摘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以非常之力实现全面胜利

挂牌督战的意见是中央在大年初一批准的,大年初三我们就印发下去了。”两会前夕,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永富透露这样一个细节。

决战时刻,须有关键之举;全面胜利,当有周密之策。

为了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1113个深度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所有的县和村都制定了作战方案:有哪些问题要解决、怎么解决,什么时候完成、谁来做……一系列措施安排一一到位。

贵州省赫章县是挂牌督战的贫困县。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代表说:“军中无戏言,签下军令状,就要说到做到。督战是必要手段,目的是让各级党员干部带着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冲锋向前,也要巩固战果。

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

我们村仅有5户24人未脱贫,除1户政策兜底外,其他4户都有人在村上的工程队务工,脱贫不成问题。”甘肃省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代表说,为了不返贫,村里这几年大力发展饲草和养牛产业,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不断巩固和拓展产业扶贫成果,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特别足。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全国人大代表马天龙(左)和养牛户马志德讨论养殖问题(3月10日摄)。新华社发(杜哲宇 摄)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

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正将近几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的事迹编纂成书:“这一过程,我最大的感慨可概括成三个词:奉献、牺牲、实干。硬仗能不能打得好、打得赢,关键在人,在干部作风。”

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就有多拼。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的扶贫干部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委员的一番话道出了真谛。

 

文字记者:侯雪静、杨玉华、杰文津、吴光于、张玉洁、字强

新媒体编辑:胡碧霞

 

LATEST NEWS

最新动态

省派四进工作组到企调研
省派四进工作组到企调研
3月23日,省派四进工作组曹县工作支队队长、省委政法委干部处二级调研员霍孟伟一行到企调研,银香伟业董事长王银香陪同。






 


工作组在企业办公楼召开会议,王银香董事长介绍了带领群众发展奋斗的经历,并指出企业也要紧跟党的步伐,恪尽职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这些年,银香伟业坚持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在有机种植、土地改良、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组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忘初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考察组到企调研



 



3月30日,中国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东明率考察组到企调研,县委副书记朱宪龙陪同,集团公司总裁于沧龙接待。







在归一有机鲜生活体验店,于沧龙总裁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经营理念,银香伟业多年来依托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产业创新新路径。考察组对企业通过创新带动发展的做法表示赞同,希望企业继续运用农村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农牧业多层次发展,并希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双方交流合作。企业今后将加强有机及富硒农牧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到企调研



 



3月31日上午,菏泽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一行来到企业,银香伟业总裁于沧龙陪同。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银香伟业百澳牧场,于沧龙总裁就企业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学生饮用奶等方面的工作做了汇报。多位代表委员表示,银香伟业多年来在产业升级和教育帮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直用优秀的产品保障学子的健康,赢得了社会认可。下一步希望银香伟业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质量第一,继续强化自身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速递丨公司召开“精准选人”培训会

3月22日下午,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精准选人培训会在企业召开,王银香董事长、于沧龙总裁与公司管理层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公司通过与德锐咨询公司的合作,进行了公司战略、架构的梳理,对于人才的精准把控逐渐成熟,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细化。为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公司组织人员赴南京学习,将学习的成果分享至管理层人员,提升管理者对于人才的甄别能力。







会上,人力资源部同事通过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三个方面的分析,让大家认识到了错误招聘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再次提到了在企业的发展中,每一位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负责人。随后,从精准选人的六大关,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在招聘中如何甄别人才,如何向应聘者精准提问,让面试官在面试中更快更好地掌握应聘者的情况。通过应聘者以往的成功行为来判断人员“冰山下”的素质是不是符合公司需求,从而达到精准选人、选我们想要的人的效果。



会议最后,于沧龙总裁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公司的发展最终会回归至人,对于人才的把控至关重要,关键的一步抓好了,后面的每一步自然而然就会很顺利。未来,我们将在德锐咨询的陪伴与指导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打造业务精良的人力资源队伍,强化组织能力建设,更好服务公司发展以及战略目标实现。

王银香代表:拓宽致富路,做大产业好平台
【笃行不怠 不负人民】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向总书记报告自己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心得体会,这场景一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那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村的实践探索。总书记的嘱托带给我很多思考,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

回村之后,我的思路更明晰了——乡村振兴要围绕着“有事干”“有人干”“怎么干”“乐于干”“领着干”来做文章!

“有事干”就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带领老百姓致富;“有人干”就是要培养和留住人才,让村庄活跃起来;“怎么干”就是要根据实际,寻找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乐于干”就是要提升村民技能和素养,让大家从思想上愿意干事创业;“领着干”就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让基层党员当好乡村振兴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这“五个干”的能量可不小,它推动着小小的五里墩村发生巨变。我们村以奶牛养殖为基础发展乳制品生产,同时将牧场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来改良和培育土地;从土地上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再供给牧场,用来饲养奶牛,由此形成绿色循环。五里墩村逐渐走上了农牧结合道路,发展有机农业,建起村办企业。

现在,我们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了!我们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存栏奶牛3万头、种植基地5万亩的规模,日产鲜奶300吨,培育改良土地十余万亩,每年可以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

过去,五里墩村主要发展基础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几年我们一直探索在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农牧业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我们利用村里的有机土地建起了30座蔬菜大棚,创建了生鲜品牌;我们的牛奶品牌开启了新零售渠道建设,包括线上官方旗舰店、直播带货以及线下有机鲜生活体验馆等,不仅将五里墩的健康食品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也给村民带来了新的致富渠道。2022年,五里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产业发展为培养和留住人才提供了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干事创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今后,我将继续和村民一起奋斗,拓宽村庄致富路,做大产业好平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王银香代表:“淘宝村集群”让部分乡村实现人口逆势增长
来源: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书波、张典标、袁敏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家在村里的企业为了抢夺人才,竟然开出每月15000元的底薪,年终有奖金,过节还有福利……”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电商促进了农村人口就业,推动了人口逆势增长,促进了乡村振兴。她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五里墩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平均每人一亩多盐碱地,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靠着发展有机农牧业,五里墩村摆脱了贫困,所产的乳品、果蔬在曹县打出了名号,但因为非农就业机会少,年轻人还是喜欢外出打拼,村里留下的都是中老年人。

2018年,曾在上海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谢继磊来到五里墩村洽谈合作,提出发展电商售卖有机乳制品的设想。

“当时也不懂电商该怎么搞,也不知道能不能行。谢继磊和我交流了在上海的从业见闻后,我当即鼓励他放手去闯,有什么困难尽管说。”王银香回忆。

谢继磊没有辜负村里的信任,销路打通的头4个月就创下了200万元销售额,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1600万元。这些年,五里墩村靠着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了200多名大学生带着新创意、新想法来村里就业创业,实现了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

在这些年轻人带动下,五里墩村创建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有机鲜蔬品牌,会员可通过小程序在线预定新鲜蔬菜,此外还建设了59家“线下体验馆”,门店及电商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来源: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先整合、再分配,提升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菏泽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先整合、再分配,提升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土地作为农业最基础的资源要素,一方面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小、零、散”的方式为主,严重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升级和价值提升。

针对如何提升农田利用效率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菏泽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进行了调研思考。她通过在我国中原地区调研发现,一户农村家庭一般能分到8-10亩田地,但是这些田地还不集中,往往会被分割成不同位置的多个地块,农田里多出了很多地埂,耙、犁、种、收都不方便,严重影响机械化作业。小零散的作业方式,也使田地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田间道路被侵占,甚至地头的引水渠也被人填平据为己用,水、路不通经常导致旱涝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王银香提出以下建议。

对农田实行“先整合、再分配”,提升农田质量水平和利用效率。“先整合”是指根据村、镇等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测量和统一调整,整合完成后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集中建设农用基础设施,包括沟渠、管网、道路等。这一过程中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能减少原有农田的总面积,二是注意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结合。“再分配”是指做好土地整合之后,再根据农民原有农田面积进行重新分配。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向:一是对选择自主经营的农民,要采取就近原则(靠近居住区),并引导他们走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精致农业的道路;二是对有选择流转经营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选择远离居住区、价格相对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地块,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先整合、再分配”的优势在于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同时,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田的质量水平和利用效率,也便于下一步农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考虑和移风易俗工作的结合,并求真务实地做好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验收,使农田释放更多的生产、生活价值,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记者:杨钰

编辑:程明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